泥瓦工程涵盖砌墙、贴砖等多个项目,每个项目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,以下是具体介绍:
砌墙工程
材料选择
砖块: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砖块,如普通烧结砖、空心砖、加气混凝土砌块等。检查砖块的质量,有无缺棱掉角、裂缝等缺陷,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砂浆:砂浆的配合比要准确,一般由水泥、砂、水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。砂应选用中砂,含泥量不超过 5%,水泥要注意其强度等级和安定性,避免使用过期水泥。
基层处理
清理:在砌墙前,必须将基层表面的杂物、灰尘、油污等清理干净,确保基层坚实、平整。
放线:根据设计图纸,在地面和墙面上弹出墙体的中心线和边线,并用墨线标记清楚,保证墙体位置准确。
施工过程
砌砖方式:采用正确的砌砖方法,如 “三一” 砌砖法(一铲灰、一块砖、一挤揉),保证砖块之间的灰缝饱满,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控制在 8-12mm,且均匀一致。
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:砌墙过程中,要经常用靠尺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,每层砖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3mm,全高墙体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10mm,平整度偏差不超过 5mm。
拉结筋设置: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,一般每 500-600mm 高度设置一道,每道不少于 2 根直径 6mm 的钢筋,伸入墙体长度不小于 1000mm,以增强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。
顶部斜砌:墙体砌至顶部时,应留一定高度的空隙,待墙体沉降稳定后(一般间隔 7 天左右),再进行斜砌收口,斜砌角度一般为 45°-60°,保证顶部与梁或板紧密结合。
贴砖工程
材料准备
瓷砖:挑选瓷砖时,要注意其尺寸规格是否一致,颜色是否均匀,表面有无瑕疵、色差等问题。不同空间和使用环境应选择合适的瓷砖,如卫生间、厨房等潮湿区域宜选用防滑性好的瓷砖。
粘结剂:根据瓷砖的类型和基层情况选择合适的粘结剂,如普通水泥砂浆、瓷砖胶等。瓷砖胶的粘结强度高、施工方便,但成本相对较高;水泥砂浆要注意配合比,一般水泥与砂的比例为 1:3 左右。
基层处理
墙面处理:基层墙面应平整、坚实、无空鼓、开裂等现象。对于不平整的墙面,需进行找平处理;对于光滑的墙面,要进行拉毛处理,以增加粘结力。
地面处理:地面基层要清理干净,去除杂物和浮灰,如有凹凸不平或裂缝,应进行修补平整。在贴地砖前,最好先做一次地面防水处理,并进行闭水试验,确保无渗漏后再进行贴砖施工。
施工过程
瓷砖浸泡:对于吸水率较高的瓷砖,在铺贴前应浸泡在水中 2-3 小时,直至不冒泡为止,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,防止瓷砖吸收粘结剂中的水分而影响粘结效果。
铺贴顺序:遵循 “先墙面后地面,先高后低” 的原则。墙面瓷砖应从下往上铺贴,地面瓷砖从里往外铺贴,以保证施工的便利性和美观度。
铺贴方法:使用齿形刮板将粘结剂均匀地涂抹在基层上,然后将瓷砖轻轻按压在粘结剂上,并用橡皮锤敲击,使其与基层充分粘结,同时调整瓷砖的平整度和垂直度。相邻瓷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应根据瓷砖规格和设计要求确定,一般为 2-5mm。
空鼓检查:铺贴完成后,要用小锤子轻敲瓷砖表面,检查是否有空鼓现象。单块瓷砖的空鼓率不应超过 5%,整体空鼓率不应超过 3%。对于空鼓的瓷砖,应及时返工处理。
上一篇:特殊环境灯具标准
下一篇:泥瓦工程验收时有哪些注意事项?